扬州市国画院的成立,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藏。清代以降,扬州绘画艺术历史脉络清晰、代有传承创新,比如有盛清时期“扬州八怪”的高峰,有民国以来扬州画家赴欧洲、渡东源、间上海而形成的各种派别。及至扬州解放后,扬州画坛还活跃着一批老画家, 比如有鲍娄先、何其愚、顾伯逵、戈湘岚、何瑞生、孙龙父、支振声、徐丛慎、江轸光等,为扬州国画的创作转型繁荣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。1957 年6月,还在筹建中的江苏省国画院就聘鲍娄先、何其愚为画师,聘顾伯逵为副画师。国画名家李亚如回忆幼年学画情景时说:“ 主要受益于古城扬州街头的裱画店。见有佳作,则以笔纸临摹。常常站在一些画室窗外窥视学画,如画写意花鸟画的薛少瀛、画山水人物的姜桂芝,若有所得,归即背临之。放学以后时间皆消磨在裱画店内、画室窗外,年复-年, 渐有所成。年十五即可独自成篇。虽属年少,自知奋发。”古城扬州的绘画氛围,于此可见斑。
在建院之初,扬州市国画院便确定了宗旨:继承国画优良传统、提倡扬州八怪精神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、培养新生力量,不断创作出美好的作品为人民服务。扬州市国画院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创作、学术研究、艺术教育、艺术交流、社会服务等。
“文革”时期,扬州国画创作陷入低谷。1969年10月,扬州市革命委员会决定,把扬州博物馆、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国画院合并成立“毛泽东思想宣传馆”,直至1973年6月才恢复四家单位建制。在扬州市国画院复建期间,戚敏是负责人,江轸光退休担任艺术顾问。1978年,扬州市国画院办公楼建成,坐落于盐阜西路19号,结束了居无定所的历史,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搬至长征路的重宁寺办公。随后李亚如出任第二任院长,推动国画院创作研究工作全面恢复。
2010年10月,市美术馆在内的扬州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开放,扬州市国画院从重宁寺搬至美术馆。2014年6月,扬州市国画院增挂“扬州市美术馆”牌子,美术创作与美术收藏、展示,研究、社会教育等功能融为一体,2015年,扬州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实施“扬州市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(一期)一庆祝建城2500周年美术作品展”,评出99幅入展作品,其中19幅为优秀作品,再现了扬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、景点和事件。2016年10月,首届扬州美术双年展在扬州市美术馆举行,从收到的362件作品中评出入展作品254件,其中获奖作品57件,包括国画、油画、粉画、漆画,雕塑等画种,集中展示了扬州近年来绘画艺术的成果。2016年11月,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前夕,“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”成果公示,共有146幅(件)作品,扬州市国画院院长安玉民参与创作的《永乐修典》入选。
扬州市国画院正着力继承“扬州画派”的优具传统,努力创作出更多的精品,培养出更多人才,推动扬州书画艺术走向复兴繁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