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qrcode
扫一扫,了解更多展览信息、业界资讯、院内新闻,请关注“扬州市国画院美术馆”官方微信号
千人千面,栩栩如生,安玉民再现大运河史诗时刻

发布栏目:最新动态   发布时间:2020-08-30 11:18:58

千人千面,栩栩如生

      落笔的最后一个人物,是一位身穿白衣,手持折扇的年轻秀才郎,书生意气,满面春风,行走在大街上,微风正好拂过,掀起对面轿帘,里面端坐着一位俏丽的小姐。他的目光,立刻就跟随了过去。小姐倒是没有在意,旁边的管家却注意到了,他略带着警惕的目光,瞄着秀才郎。

线条简练,人物之间,似有故事,栩栩展开。面中场景,宋代开封,在上千个人物中,这一段小故事,只是极小的一部分。在整幅画面中,这样形象的、活泼的、具有生活气息的故事,正在四面八方地发生着。没错,在宋代运河流过的开封,就是如此繁盛而生动。




     上千个人物构成的宋朝画面,也不过是四分之一。历经大半年的创作,扬州国画院院长安玉民,终于完成了“大运河史诗图卷”的历史部分,四个场景,四幅画面,高度2.4米,长达48米,5000多个人物,共同构成了空前的“运河史诗”。据悉,这幅中国有史以来描绘运河最长的百米长卷“大运河史诗图卷”已经全部画成,即将进行巡展。按照原计划,“大运河史诗图卷”将捐赠给明年竣工的位于扬州三湾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。

 

彰显运河的光荣与梦想
 

 

 

 

这条河曾流淌着隋炀帝杨广的繁华梦,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,大多数定鼎北方,而杨广是较早具有南方意识的帝王。一个日益富庶和觉醒的南方,正在以精美而富有灵性的生活方式进入北方的视野,在大隋帝国的旗帜下,南北财货融会贯通,八方衣冠各竞风流。那些民工通达了运河,让一条大运河容光焕发,让一个大唐盛世缓缓走来。



      这条河曾伴随着宋代皇帝们的安逸梦,那是十二世纪初期的开封,富丽甲天下,而这样的富足,也主要来自于运河的供养。事实证明,这条运河如果运载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,那么带来的一定会是国泰民安。如果运载的是臭名昭著的“花石纲”,那么就离亡国不远了。一条河,也和整个国家的运势息息相关。



这条河曾聚集着忽必烈的天下梦,在他的指挥下,大运河完成了从北向南的基本走势,奠定了现代大运河的雏形,从草原到中原,忽必烈的心中,装着一个满满的天下。他一定也看中了南方的富庶,所以人在马上,心在河中。当他踏马中原时,也不忘将南北的河段连接打通,让南来北往的船只在此交汇,整个国家的版图,从此都会灵动舒展开来。




如果大运河是一条时光之河,那么夫差、杨广、忽必烈等人,就分别站在河流的不同位置。他们所代表的朝代,已经被时光覆盖了,但是这条河还在,永远都在,带着日月星辰的顾盼,和四时不衰的传说,流淌不息。



     那幅中期成果完成展出后,安玉民就投入到最终图卷的创作之中。最终的百米长卷,历史图卷部分高达2.4米,长达48米,和之前相比,属于完全不同的创作。“画中期时,画面上的人物井井有条,尺幅增大后,主要人物不变,但是其他人物就增加出很多,必须要用人物来填充多出来的画面,这样的难度,也是可想而知的。”安玉民感叹道,“而且,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,都必须合情合理,他穿着什么衣服,拿着什么工具,为什么出现在那里,都是有讲究的。”

 

那么,这样的“合情合理”从何而来?那就需要画家自己,进行大量的资料积累和现场考察。运河沿线城市的博物馆,安玉民几乎都跑遍了。所有相关的文献,他也查阅了很多。如此,一个个人物的形象,才慢慢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。






    春秋的衣冠。在吴王夫差的年代,当时人物所穿的衣服配饰,其实很难考证了。就算是在历史文献中,也很难呈现出君王、官员、军士、农民不同的衣冠样式。此外,还有发型。春秋时期的人,不论男女,很少剪发。那么,长发如何束于头顶,都有什么发型?每一次落笔,每一个形象,都要经得住推敲。数以千百计的人物劳作形象,也是纷繁复杂,动静结合。这些人物,都需要在落笔前,全都构思得当,才能传神如生。

 

隋朝的柳树。隋炀帝下扬州,龙舟的奢豪,自然不必言说。而在两岸劳作的民工,则是画面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群。在作画时,安玉民用现代的笔法,将人群的磅礴,描绘得如临其境。在人物神情上,着重表达出劳动人民的坚毅辛劳,以及在劳作中迸发出的力量感。这些民工,如同两岸的柳树坚韧不拔,在河道的通浚过程中,柳树容易成活,而且根部盘根错节,能够起到牢固堤岸的作用。所以,在隋朝的画面中,沿岸杨柳,随风飘拂。



      宋朝的扇子。在中期成果中,宋朝就是一幅市井鼎沸的场面。运河从城外,蜿蜒而过。城门耸立,市容繁盛。“中期成果画面中的城门是模仿了《清明上河图》,这是宋朝鲜明的标志,但是,这次在定稿时,我还是把城门拿掉了,艺术不能附着于之前的画作,要凭自己的创意,再现大宋开封之繁景。”宋朝的百姓生活富庶,安逸富足。所以,在宋朝的开封城,沿街卖花的,店铺卖酒的,商业极为繁华。甚至,安玉民认真研究了宋代人关于扇子的使用,可以用来纳凉,可以用来风雅,也可以在遇见不想见的人时,掩面而过。所以,一把小小的扇子,在整幅宋代画面中,都有不同的效果。此外,安玉民还特地加上了一位宋朝皇帝,不需要点明是具体哪一位,只需要将这位皇帝放在百姓之中,与民同乐,其乐融融。







      元朝的船只。到了忽必烈的画面,河道之上,有两种规格不同的船只。北方来的船只体积较大,帆广劲足,而南方的船只体型较小,更为灵活,这恰恰能够表明,南北河道在这里的交汇,甚至在南北船工的服装上,都有明显区别,南方人穿得较少,他们还没来得及穿上足够多的衣服。至于忽必烈,安玉民参照了成吉思汗的画像,看到运河交汇,画面上的其他人,都是欢呼雀跃,唯有忽必烈,神情淡定,对于一生戎马的他来说,这样的工程,还不足以让他喜形于色。

      细节,无论是春秋的衣冠,隋朝的柳树,还是宋代的扇子,元代的船只,所有的细节,都在画卷中一一呈现,最终呈现出四幅运河历史篇章,接连起来,就是一条流动的运河,一段生动的历史。

 

每个人物都有表情

创作过程一气呵成




 

“没有细数过,总有5000多个人物吧。”四幅画面,最终有多少人物,安玉民也没有挨个统计过,“我所追求的,是每个人物的神态,都是各不相同的,因为在我的构思中,他们都是真实的人,生活在不同朝代……”如此鸿篇巨幅,安玉民的经验就是不断打草图。48米的长卷,就画4.8米,或是10米的草图,在草图上不断安排人物,不断调整,直至每个人物,以最合适的姿态,出现在最合适的地方。不知道画过多少遍草图,才最终让画面定格。

 

画面增大后,哪怕是画面中的次要人物,也有几厘米的高度,人物的衣服表情,都能看得出来,这就需要在脑海中,塑造5000多个不一样的人物造型来。对于画家的塑形能力来说,是个极大的考验。更大的考验,还是体力。如此大尺幅的画面,需要长时间的站立,还要不断调整姿态,将画纸铺在地面上观察。“那段时间,换了好几副眼镜,度数增加了100度。”







      为了创作,大半年时间内,安玉民每天都要保持着最充沛的精力,其实是“逼”自己,“逼”自己时刻都处于最佳的状态。“有人说,创作需要灵感,在我看来,这还是功夫没到家。灵感,其实就是一种创作欲望,要出精品,必须要让自己时刻保持旺盛的艺术欲望。”创作过程中,不可能永不停歇。吃饭、休息的间隙,再次拿起画笔时,安玉民都会在旁边放另一张纸,先画上几笔,等到感觉对了,再继续创作,这样,才能保证画面气韵的“一气呵成”,虽然是历时大半年所画,但是从整体气息上,不能有任何的中断。事实上,完成所有的画面后,安玉民又回头重新画了第一幅,保证了气息的灵动畅通。





      四幅画面,有着怎样的先后顺序?安玉民介绍,最先画的是吴王夫差,这是运河的源头。第二幅画的是忽必烈,因为自己也是内蒙古人,所以对于马上民族的描绘,最是得心应手。随后再画的,则是隋炀帝杨广。而宋代的画面,因为人物最多,难度最高,放在了最后。而他也在画面中“设计”了很多人物故事,比如秀才上街遇小姐等。“不能只是人物的堆砌,我希望他们之间是有故事的,哪怕是眼神,都要有所交流。”







      史上最长运河图卷,一人完成历史部分,对于任何一位画家来说,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。对于安玉民来说,这也是他画过尺幅最大的画作。“现代画家所画的历史人物,一定要具有时代性。同样是吴王夫差、隋炀帝杨广这样历史人物,距离现在一两千年了,过去的画家,肯定也画过。那么,现代画家又该如何呈现?毕竟,此时此刻笔下的人物,是代表着当代的笔墨,当代的审美,一定要具备当代的精神。我要做的,就是为运河,为扬州,留下当代的笔墨”。







《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》历史部分(请横屏观看)